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要求,深刻把握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牢固树立服务优先理念,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发挥保险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的崛起,保险科技时代已然来临。在底层技术支撑下,保险科技已全面渗透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保险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中,保险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发力,进一步促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而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如人保财险则加快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新商业模式,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战略层面,深度融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更好地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贡献力量。
首先,加强人才建设,打造风险减量管理队伍。目前保险公司普遍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对保险公估、安服公司、高校和科研等外部第三方机构较为依赖,缺失自有风险减量管理的专业服务团队。保险公司应结合业务结构、发展特点等情况,培养和吸纳风险减量管理人才,组建专职风险减量服务团队,组织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其次,创新科技赋能,提升风险减量管理效能。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融合机制,加强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研究,探索建立各类业务风险数据库,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建立与风险减量服务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施,着力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融合,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重塑风险减量服务理念,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公司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
最后,强化多方协同,发挥风险减量管理作用。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协同,深化利用理赔数据和客户经营相关数据,建立客户资产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资产风险热力图,根据时间、地域、天气、资产类型等维度针对性开展风险防控和设备维护。保险公司与政府等多方协同,加强与政府主导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安全生产、防汛指挥部门沟通联系,落实政府防灾减灾的要求与工作,同时建议保险监管部门牵头,组织保险行业与重点风险减量行业进行深度经验交流与融合。
标签: #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