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P Global Mobility [标普全球汽车] 2024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系列会议在上海、北京、重庆以及深圳相继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等行业专家,及来自长城汽车、NIO蔚来汽车、大众集团、上汽红岩、宁德时代、辰致科技、百度、华为数字能源、Robosense、宏景智驾、车联天下、映驰科技、辉羲智能、东软集团、国轩高科、惠州华阳通用电子、亿纬锂能、AVEVAI等企业的代表以及标普全球汽车的专业分析师团队,就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电动化发展趋势、商用车产业发展、自动驾驶生态等多个细分行业领域热点线名观众展开交流与分享,以抓住行业发展新机遇,应对产业、市场、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2024年年初,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短期放缓,汽车主机厂和供应商破产、取消IPO、减产等消息屡见报端。与此同时,汽车市场在能力建设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速度却远超电动汽车实际增长速度。电动汽车增长的直接和间接障碍是什么——安全、高价格、行驶里程焦虑、电池寿命还是高昂的保险成本?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是否会反弹? 如果会,何时会反弹?这是整个产业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来看,标普全球汽车预计2024年、2025年全球实际GDP年增长率将为2.7%;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投资和全球贸易可能会受到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加剧的阻碍。随着更宽松的金融状况逐渐回归,2025至2026年度,全球经济将出现回升,但全球经济活动在2027年之前仍低于2017年的峰值。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复苏也非“遍地开花”,印度、东南亚速度更快,潜在机遇更多。
从汽车产业来看,从去年6月份到今年6月份,全球汽车排名前10名的市场销售额增长3%,实现温和增长。全球主要市场中,美国汽车生产制造商亟需解决平衡销售、生产、库存和激励目标的问题;在欧洲市场,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可能会刺激整车厂在2024年底抛售部分高二氧化碳汽车,推动销量增长。
在中国市场,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激活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驾驶、网联化领域强势推进;另外,激烈的价格战仍在继续,但消费者更多的是在持币观望;与此同时,美国100%和欧盟17.4%-38.1%的整车进口额外关税,将会对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在3100万左右,其中乘用车2680万左右,商用车420万左右,新能源汽车1150万左右,出口550万左右。
在纯电动汽车发展方面,随着插电混合动力及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作用越发突出,中国大陆纯电动汽车短期发展趋势有所减弱。放眼全球几大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法规环境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欧洲各国政府对纯电动汽车(BEV)的补贴力度有所调整,消费者购置成本因此提高;由于美国环保署的提案遭到NHTSA更宽松的反对,叠加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都相对较弱,美国市场电动汽车的销售动力不足,市场增速将有所减缓;日本市场油耗法规压力较弱,日本政府计划到2035年左右禁止纯内燃机车辆销售,但混动车型仍可售。
除此之外,红海航线中断、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如德国)和增加中国进口整车产品关税都严重掣肘了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制造商也面临利润率平衡、纯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减少、政府支持减少、竞争加剧等挑战;传统跨国车企在燃油车领域早已建立起技术壁垒、品牌壁垒,且利润率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一定的抵触心态;低经济增长、高通胀和利率成为私人消费的负担。多重因素影响下,标普全球汽车降低了电气化预期,将2030年全球纯电动市场渗透预期降低了2.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市场为40%、欧洲市场为55%、中国市场为50%。
但尽管如此,各国整车企业也在加大对纯电动汽车产品和技术的投入,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即使2035年并非零排放汽车销售的最后期限,也不会改变产业未来向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方向。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在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快速迭代;近些年,特别是国内市场持续的价格内卷也让车企苦不堪言:降价幅度大、频次高,覆盖自主、合资、豪华品牌,市场销量及价格波动明显,消费者持观望情绪,利润率下降、品牌形象受损……
借助软件定义汽车,赋能汽车更多新的体验、新的功能和新的特性,打造差异化产品,占领智能化高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也蕴含着巨大价值,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开始重视软件生态体系能力的构建。同时,软件架构正由“面向信号”迈向面向服务(SOA),本质是讲分散的ECU以及对应的基础软件功能模块化,标准化,在核心高性能计算机中部署统一软件架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促进了车辆中各种应用程序和个性化服务的集成,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出现,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付费更新、基于订阅的车联网服务和整车功能、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为汽车制造商创造新的收入机会。
标普全球汽车认为,软件定义汽车是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基础,将成为移动出行的基石。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借助其用户需求定义能力,开启新一轮造车运动,也受到购车者的热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近年来逐步被业界接受,但更多的还是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强调要重视软件的功能、作用与价值。随着大模型得到更多的应用,软件定义汽车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后续是“数据定义汽车”。
未来,汽车产品开发过程,将从此前的重视硬件转向重见软件转变;整车由硬件主导向软件主导转变。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将推动汽车软件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产业新的增长。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全面体现是彻底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近年来,在5G、激光雷达等技术与政策多重加持下,高阶智驾迎来快速发展。
标普全球汽车表示,2023-2024年中国品牌积极推出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特别是新款电动汽车车型,而全球传统供应商行动相对较为缓慢,行动也更加谨慎。2025-2027年,随着市场趋势和需求的清晰化,全球传统供应商开始迎头赶上,扩大投资建设本土化供应链成为可能;以2028年为起始点,随着应用普及和成本降低,主机厂将更为广泛地部署自动驾驶。到2030年,中国市场新增的L3/L4自动驾驶汽车总量将达到5%左右。
依托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品牌声誉,传统的高端品牌将在L3/L4级别部署中拥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但韩系、日系和美系的品牌对在中国部署L3/L4的计划依然采取保守措施。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指出,大多数中国主机厂将继续推动L2+的开发和广泛部署,为主机厂提供部分高价值增值功能。其中,政策助力是中国市场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一个关键动力,MaaS是第一个大范围应用场景。凭借国内强劲的供应链体系和L3/L4落地应用前景,激光雷达也将成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差异化优势。
在产品层面,高价值的FVC变得普遍,同时也将更多地采用来自中国供应商的芯片;车内DMS和OMS摄像头是自动驾驶系统和新的内饰功能的重要推动因素;环绕视图摄像头成为更多车辆的标准配置,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数量也在增加;侧视图摄像头发展成为纯视觉和传感器融合系统中高级智能驱动的关键推动者。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在会议上分享关于自动驾驶技术时表示,国内企业在2021年开始开发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和高算力AI芯片等系统,前期“堆料”成本昂贵,且市场渗透率较低,造成高阶智驾产品价格偏高。然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地图的使用逐渐减少,激光雷达使用数量及单一成本正在逐年降低,这一趋势也在逐渐改变。
在积淀多年后,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崛起及中国汽车出海步伐的快速迈进,以动力电池和激光雷达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供应商也迎来更多发展契机。
动力电池一直是电动化的核心技术高地。中国纯电动汽车价格已基本与燃油车价格持平,这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电池供应链。目前,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欧美市场,其产业链发展相对落后,原料呈现不同程度的本土供应短缺。目前,欧洲本土电池生产仍不能满足全部需求,超过50%的需求仍需通过从中日韩三国进口,尽管欧洲有大量新动力电池产能布局,但预计到2030年前,部分动力电池仍需通过进口满足;北美市场动力电池供应主要由韩国电池企业和北美车企通过结盟形式供应,预计韩国供应商在北美市场占有率将接近60%。
标普全球汽车预测,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871 GWh,欧洲的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50 GWh,北美地区动力电池需求会达到210 GWh。标普全球汽车分析指出,在政策法规不出现重大调整的条件下,未来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呈现中国主导、欧美持续发展、日本和韩国保持稳定的格局。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降低,动力电池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作为自动驾驶设备的重要零部件,激光雷达也迎来高质量增长期。根据标普全球汽车披露的最新数据,2023年,随着ADAS和Robotaxi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激光雷达销量占全球销量比例已超过80%。2024年,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和华为三家头部企业目前合计占据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的60%以上。
标普全球汽车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激光雷达的性能与可靠性,并实现持续降本,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渗透率,并拓展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保持强劲的增长轨迹。
助力为客户能够预测变化并坚定地做出决定,标普全球汽车拥有专业知识有助优化客户业务,寻找合适的消费者并塑造汽车移动出行市场的未来。利用技术和数据科学提供独到见解、预测和咨询服务,涵盖每个主要市场和整个汽车价值链——从产品规划到市场营销、销售及售后市场。
标签: #营销的核心概念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