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晚上好。感谢华夏基石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有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美的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历程。
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2000年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了美的,至今为美的服务了二十多年,与美的一起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家企业的独特魅力。
美的创立于1968年,从做塑料瓶盖起家,先后做过注塑件、五金件,从五金件开始逐渐转向电机行业,并因此进入了风扇和空调领域。再后来,美的基本上全面覆盖了“白电”领域。到了2010年,美的实现了从0-1000亿的突破。
到了千亿阶段,问题就出现了,而且是非常大的问题,即增收不增利——千亿级的营收,却只有几十亿的利润。因此,在2012年,美的内部开展了非常广泛的讨论,期望改变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于是提出了转型,提出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什么是高质量的增长?美的为此确定了几个指标,比如,利润的增长要高于营收的增长,这是高质量增长的硬指标。但是在当时,我们这些高管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具体地说,就是生意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好做的,但是做到最后都会变成不好做的生意。当时时,我们认为,要想增加收入,向组织要效率是一个方向,才有了后面的数字化转型。
当时,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决心。通过两三年的数字化变革,从2014年开始,美的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通道,很快就冲到了两千亿,三千亿。今年,美的集团营收应该会突破四千亿。可以说,我们已经慢慢地成长为一个To C和To B并举,国内和海外并重的企业,而这恰恰是美的追求的目标,当时我们研究过国内外所有伟大的企业,它们基本上都是To C和To B并举,国内和海外并重的。
这时再来看美的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美的早在1997年开始构建事业部制,到了2012年,每个事业部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组织。也就是说,当时我们有37个事业部,就相当于37个独立王国,每个“王国”的运作方式都有所不同。比如,同样的产品和同样的销售收入,从核算的角度,有的按出厂口径,有的按销售口径。因为核算口径各不相同,大家的销售收入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同时,每个事业部都有供应商和客户。供应商要想为这37个事业部供货,就要在每个事业部注册一遍,否则进入不了这个事业部的系统;客户也一样,比如伊莱克斯要和我们的事业部做生意,不仅要和空调事业部打交道,也要和冰箱事业部、小家电事业部等建立全新的合作通路。在这情情况下,供应商很苦恼,客户也很苦恼。最难受的是用户,明明买的是美的的产品,但是在寻求售后服务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统一的入口,大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如此一来,美的如何能成长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呢?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美的、一个标准、一个体系”,尤其是对用户端、客户端,对供应商来说,都要有一致的标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时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总为我们拨款5个亿,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给用完了,但是数字化转型才做了1/3不到。后来,方总给了两个指示:不限编制,不限预算。所以我们做632工程,一下子就花掉了20多亿。这20多个亿花出去,美的实现了所有业务的在线化,以及所有业务标准的统一。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又开始了数据的运营。在数据运营的时候,美的采用了T+3的运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这时,应当说,美的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
之后,美的提出了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战略。事实上,美的是通过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能力。这时,全价值链的卓越运营就成了美的的主要特色。可以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美的实现了全价值链的卓越运营。
后来,随着硬件的发展和一些先进技术的涌现,美的实现了数字化的驱动,并且形成了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通过我长期的观察发现,美的永远是最先拥抱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的企业。记得我们刚进入美的的时候,大家还在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后来又开始学习“六西格玛管理”,学丰田的精益管理,学“DBS管理(丹纳赫商业系统)”,等等,我们这个年龄的中高层基本上都学过一遍,之后再慢慢整合,于是在美的沉淀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好的管理体系MBS。
实际上,在2012年方总接管企业的时候,我们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危机。原来,我们要增加销售收入,怎么办?开发一个新的品类。因为不断地开发新品类,最后,企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品类了。
这时,大家就开始思考,这种模式可持续吗?所以提出了要“聚焦主航道”,要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在这个阶段,我们恰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都有一种隐约的感觉,就是手机可能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为什么呢?所有的客户端、C端都将是“移动化”的。如果企业无视这种趋势,显然会错失一个时代。
于是,美的又提出,必须拥抱移动化。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对大家说,以后,我们在出差的时候不用再携带笔记本电脑了,所有的业务都可以用手机处理。
但是,怎样提升竞争力?其实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含量;第二是实现卓越运营,实现快速周转。为什么电商能够颠覆传统商业?为什么新一代电商能够颠覆老一代电商?最重要的在于效率。也就是说,我们的周转要优于竞争对手,通俗地说,就是比人家跑得快。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提出了“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战略举措,并且迄今为止已经坚持了近10年。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当我们思考部门和我们个人工作的时候,就要清楚,它到底和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有什么关系?比如,以前我在研发体系,每天都要汇报,我这个动作是否符合产品领先的要求。
也就是说,企业在变革之初,首先要把变革的思想灌输到全体员工的头脑当中——为什么要变革?变革要到哪里去?变革的方法、措施是什么?以前,我们觉得战略是比较虚的,后来则认识到,战略是用来检验所有行动的一个标尺。如果行动符合这个标尺,我们所做的才是战略的事。所以,战略不仅要贴在墙上、写在书里,它是要在行动中见分晓的。
所以,当初的美的集团有三十多个事业部,分为几大事业部群,每个事业部群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流程,也有不同的要求,集团的要求与事业部的要求也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而且,美的也没有集团级的流程。整个集团那时候甚至还有100多套系统,它们当然支撑了美的一个阶段的发展,也支撑了我们1000多亿的规模。但是,现在这些系统却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增长,怎么办?我们当时的举措是,把全价值链做系统梳理集合,最终集团层面布署六套业务系统。
但具体怎么做?到底是在原来的系统之上做改造,还是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我们认为,“旧城改造”周期长、代价大,不如建一座新城。所以下定决心,要在全价值链中构建全新的六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自动排程APS、供应链管理SR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三大平台(人力资源管理HRMS、财务管理FMS、商业智能BI)和两大技术门户(信息门户MIP、开发平台M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632系统”。把所有事业部的所有业务全部装到这几个系统当中,就打通了企业数据的“天眼”,使所有的分析都能够实现。
现在有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建设属于IT部门的管理范畴,甚至是IT部门的几个业务骨干的工作,这种认知肯定是错误的。要知道,数字化变革是一个重大变革项目,它一定是一个“一把手工程”。比如做流程,做数据,做系统,要把我们的管理思想灌输到这个系统当中。而管理思想在哪里?基本上都在高层领导和核心骨干的头脑里。所以,唯有“一把手工程”才能实现高层推动,并且一定要组成一个业务变革的领导小组,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变革。
比如,大家都在追求经营透明,但是这个经营透明往往停留在“指导思想”当中,要想真正落实到经营行为的时候,整个系统却不支持。那么在企业里,哪个人最有权力?哪个人最有影响力?只能是知晓独特信息的那个人。而这些信息原来是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这种对信息的控制或者说垄断,导致了其他部门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这个时候,高管团队一定要非常Open,要有信息共享的理念。所以,只有在“一把手工程”的前提下,领导要先把自己的思路、想法,把你做事的决心放入系统当中,数字化变革才更容易推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当初做流程梳理和流程统一的时候,会把所有相关领域的管理者全部拉进来。比如,采购流程由哪些人确定?所有采购的总监和经理都要参与,把大家的思路放在一起PK,最终选择一个最优方案。我们始终能坚持以业务为主导,毕竟大家怎样做事,只有业务部门才能说得清楚。所以,即便聘请了咨询顾问公司,效果也不明显,因为他们对细节不甚了了,企业的IT部门对此也显得茫然无措。
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做了数字化转型,但现状是,数字化是数字化,业务是业务。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只是企业备查的系统,并不能用数字化系统指挥业务。而美的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必须要由业务主导,并且,高层领导的核心思想必须灌输到我们的流程体系当中;中层领导的最优做法,必须集中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特殊的禀赋或者特长,而美的就是要基于这些禀赋,整合出一套自己的标准,然后再推广到各个事业部去,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事业部的运行效率。
实际上,美的做流程的过程,也提炼和结合了各种优秀的方法论,比如流程框架法等。那么,流程到底怎么做?第一,要把自身的业务场景讲清楚。我到底要做哪些事情?从业务层面分析清楚以后,再把框架搭起来,进而再去确定,比如事情到底怎样做,有几种模式?当我们把框架搭建起来,在流程创建的时候,就可以代入这个能够满足我们所有要求的场景。这样设计出来的流程才不会有纰漏,能够保证我们的业务顺利开展。
接下来,还要定义流程的能力,包括流程的目的是什么?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做哪些事?由谁负责?它要输出哪些内容?属于哪个系统?这样一套方法被清晰地定义之后,一改之前大家相互推诿的局面,谁的责任就是谁的,不存在分歧,不存在认定不清晰的情况。
第一,理解全貌。每一位管理者都能了解这一领域的全貌。比如在此之前,我们供应链环节的资深经理也只知道自己所属的一块,并不知道整个供应链的情况。而在此之后,对于供应链的所有环节来说,了解供应链的全貌都是理所应当和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二,了解标准。大家都能知道,我们做这项工作的标准。我们要做哪些事情?要做到哪种程度?过去,因为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其后续环节就很难发挥。重要的是,我们以前对此全然不知。
第三,实现创新。当然,创新的基础是,我们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唯其如此,整个系统才能做到最好。
在很多企业看来,流程就是审批流。其实,审批流在流程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流程会告诉我们,这样的生意模式,针对这样的业务,应当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经济、最精益的。
还有一点是,数据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数据的标准是什么?数据申请的流程是什么?它的生命周期到底怎样管理?以后又要怎样评价?如上问题讲起来简单,要想做起来,工作量会非常之大。而且,我们有很多的历史数据。比如,美的当年就梳理出了几百万条物料信息。我们有几十个事业部,积累了如此庞大的数据,要想弄清楚,对清楚,谈何容易?比如,一模一样的螺丝钉,各个事业部都在用,但是大家的编码却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些编码整合成一个。能不能实现?当然可以,但是它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很多企业的数据做不好,更多是被这个工作吓退了。它确实是很可怕的,就拿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为例,各事业部使用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个型号的?这些物料到底能不能通用?同一个标准肯定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所以,对流程和数据的处理往往是知易行难,甚至是困难、艰难。
很多企业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会觉得不过是个流程,几个月就做好了,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时候,企业主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业务到底是怎么做的。
美的当初用了一年的时间梳理流程和数据,之后才开始建构系统。我们以前建构系统,都是ERP是ERP、CRM是CRM,彼此之间毫无关系。所以,我们在建构系统之初就要梳理清楚,要在框架之内搞清楚,谁和谁有关系?数据和业务什么样?要把它们全部集成起来,变成同一套系统。
美的的系统建成之后,接口多达2000多个。当时我们都非常担心,万一这个系统崩了怎么办?所以后来又投入了非常大的技术力量,比如,IT人员从原来的300多人变成了后来的2000多人,其中有很多的资深的数据库人才,资深的架构人才,等等。当然,现在大部分企业不需要这样的投入,毕竟现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重视,因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当我们把业务端全部拉通以后,比如从创意到产品,从订单到收款,从采购到付款,到内部的关联交易等,所有的流程都拉通了,我们起码可以知道,任何一项业务进行到了哪里,一件事情在哪里停留了多久。以前,因为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往往会花费很长时间、很多的精力去澄清一个真相。大家通常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但是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侧面。有了这个系统,大家都看系统的数据,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看问题,就会以系统的数据为标准——这个流程在哪里?通过了没有?为什么停留?系统都有记录,而且不能出尔反尔。
这样一来,沟通成本被极大地降低了。我们不再需要陈述真相,包括订单是什么时候接的,相关人员在什么时间审批的,谁没有看到,谁没有搞定,在系统里面都一清二楚,不会产生争议。
所以美的内部流行一个说法:一个事情,只要它全部的信息透明化,效率就会提升30%。比如,我们知道订单的来龙去脉,知道什么时候交货,其效率就会上升。这就是数字化的力量。并且,一旦拥有这样的基础,后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把原来的数据统计出来,按照很多种方式去分析,做二次应用。
打好这样一个坚实的数字化的底座以后,美的内部也存在一个疑问:是不是我们数字化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很多企业也有这样的困惑,该上的系统都上了,是不是数字化转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数字化是工具,我们还是要看,有了这个系统以后,是否改善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润情况?
从理论上看,售价减去材料的成本等于毛利(如果企业能把运营费用降下来的话)。但事实上,理论上的净利润与实际的净利润差异很大。其中损失到底出现在哪里?
如果没有数字化的系统,大家都不会为这个损失承担责任。营销认为,我促成了订单;研发觉得,我的产品很棒;质量等部门也有各自的理由。但是,有了数字化的系统,所有的行动都会被记录在案,摆上桌面:在这些订单中,有哪些是交付延期的?哪些是生产不及时的?哪些是质量没有控制好的?哪些是营销效率导致的?事实就会很清楚,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该从哪儿改善也会表现得明确无误。各个部门都会因此提出自己下一年的相关计划和改善承诺。
所以,要想使数字化真正产生效率,重点在于端到端的拉通,在于全价值链的卓越运营。对美的而言,我们就拉通了三个:用户的端到端,产品的端到端和订单的端到端。把这三个端全部拉通,比如订单的多少,什么时候接到订单,什么时候进行订单评审,什么时候排查,到底要从系统里面流转还是走人工?我的数据是什么?我的业务是什么?可以把这些节点一个一个整理出来。假如我有1000张订单,我们就可以把1000张订单的每一个阶段用时都统计出来。最长走了多久?最短的又是多久?相关节点的责任人是谁?某个节点的理论时长和合理时长应该是多久?实际用时多久?进一步,今年做了多少,明年要做多少,后年要做多少?都可以进一步明确。这也是美的T+3的精髓。
T+3运营方式,重组产品流程、制造流程和渠道流程,最终能够更快速、更低成本、更有效率地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转变成现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套机制在整个订单的交付过程中设置20多个监控节点,让每一个节点保证效果的同时缩减自己的时间,从而提升效率。
通过几年的努力,美的外销的平均交付周期慢慢地从原来的40天降到了20天,现在在挑战12天。也就是说,从接到订单到订单出货,一般能控制在20天以内。这就是我们这套系统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对大家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原来只是讲变革,但是要变成什么样,结果怎么衡量?没有标准。现在呢,在具体哪个方面要做出什么样的变革,应该变到什么程度,都更加明确了。事实上,管理变革项目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年要做,明年要做,后年也要做。题目虽然都一样,但是答案不一样。比如,在2021年,订单中心给出的答案是21天;到了2022年,还是一样的题目,他们的答案就变成了18天;那么2023年呢?变成了15天;2024年,订单中心的答案是,挑战11天。
纵观整个企业界,为什么我们很难实现变革,或者说,为什么大家没有变革的动力?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走老路到不了新的地方。用原来的方式,去年这么干,今年还这么干,好像越来越不赚钱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变革,始终采用的是原来的方式处理新的问题,因此也没有效率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利润是怎么产生的?是社会的平均生产率。社会的平均生产率在进步,我们没有进步,我们所能赚到的钱必然越来越少。而所谓的变革,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套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美的当然也沉淀了非常多的方法。如果我们只是给别人提目标,不给对方以资源,那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美的每年对事业部的要求,基本上是生产效率最少提升10~15%,还要给到对方做变革项目的要求,要求每个人申报自己提升效率的行动计划。这就是在发动大家的能力。
至于具体的方法,我们也会教给大家,比如如何分析价值流?怎样分析浪费?怎样发现改造的机会?怎样学习新的技术?但是把这些教给大家的目的,是要求我们每年都有提升。所以,我们数字化项目的200亿是怎么投放的?有人会问我们,投这么多钱,真的值得吗?事实上,所投的钱能改善企业的效率,就是值得的;反之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很多公司都会有一个监控中心,有一个大屏幕。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仅仅是为了呈现数据吗?美的的大屏是用来帮助运营管理的,它会监控我们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节点。该节点的理论周期是多少?实际周期超过了没有?在哪个点超过的?它就会变成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必然有其对应的责任人,最终也由这个人负责改善。他有了改善,系统才会关闭这个事件。这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驱动我们效率提升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围着这个大屏开会,去分析数据。
这样一来,美的现在开会基本上就不需要做PPT了,因为有直接的数据呈现。当然,如果我们做得好,系统里面也会有一个排名;如果做得不好,我们就要在数据面前给出解释。这些都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美的在“632”阶段就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实现了业务的全面在线化。后来,美的又开展了数字化的持续业务变革。可以说,数字化的手段,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机会又在哪里,之后才是通过业务的变革实现改善,再通过数字化的系统来考察我们的改善到底有没有效果。
通过这样一套机制,我们的效率得到了切实的和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模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和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也全部实现了电子化,从而打造出了“不用见人的生意”。特别是在口罩时期,我们与客户之间,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基本不用见面,只看系统就足够了。
数字化可以帮助我们搞定很多事情,也为美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比如,美的原来的库存很大,但是在这样一套系统的加持下,经过了三四年的时间,我们的库存大概下降了70~80%。我们材料库存的周转率一年100次,包括长周期物料,平均库存大概只有3天。再比如,在美的的压缩机工厂,高速充装的稼动率是95%,而同类厂商的稼动率一般情况下最高只能达到60%。可以说,我从大学刚毕业到现在二十多年,真正见证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和制造效率的提升。
第一步,要打好底座,即流程要反映业务的开展情况,数据要能够客观反映业务的发展,而系统又能够把把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在线记录下来。所以,企业先要有这样的底座。
但假如我们很多的业务都在线下,要想同步或者说改善,是不是很难?所以,第二步,还要实现业务的在线统一。当所有的业务都实现了数字化的在线统一,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系统记录的数据,衡量每一个业务的问题,问题在哪里,效率的损失在哪里,等等。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实现全价值链的运营。
比如,上游没做好,要改进;用时过长,要缩短;哪里有问题,哪里的不良率比较高,都要改善。这时,企业就要为不同的业务部门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并且往往要围绕这些目标不断进行准备。比如交期目标、扩充目标,比如合格率目标,比如工单的关闭率目标,等等。其实,我们围绕这样几个目标,每年改进一些,十年下来,就会超过竞争对手很长一段路程。
第三步,真正开展用数据驱动信息化的管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叫供应商送货就是靠打电话催。供应商反馈说,我已经在路上了,结果100公里跑了8个小时还没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第一步是在他那里装个摄像头,车上再装一个 GPS,他走到哪里,我们不需要问,因为系统里都能实时呈现,谁都隐瞒不了。过去,确实有很多承诺不能兑现,是因为他有可操作空间。现在,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我们可以慢慢地压缩他的操作空间,很多欺上瞒下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我们也就能够更精确地提升自身的效率。
第四步,实现智能化运营。比如,我设计了一个合适的时间,100公里要求两个小时跑到,那如果对方超出两个小时,系统就会提示。这就是智能化运营。
1.要有整体规划;2.要有所规划的具体内容。比如业务经营,比如营销、研发、供应链、制造,甚至HR管理怎么做,等等。相应的,公司治理、流程治理、IT治理、数据治理都是怎样的,都要有清晰的架构;3.做好指标分析。这一系列的架构上了系统,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数据自然会呈现,并为我们做好指标分析体系提供帮助。4.闭环改善。在指标分析之后,问题显性化了,大家都能看得到问题。这时,就可以找到这些数据的负责人,推动问题的闭环改善。
我觉得,数字化在效率驱动方面确实有它独特的功效,只是这个功效需要比较大的投入,比较长期的坚持。
其实,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难题就是算不清楚价值。比如,我想上一个系统,谁能告诉我它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开展一个管理变革的项目,它的投资收益率又是多少?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前期,这些预算是没有办法做的。谁能把它算清楚,就是不得了的事。
但是,怎样看待数字化的价值?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它起码能够强身健体,逐渐还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效率的改善和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在品控方面,原来靠人做品控,总会有失误。用机器来分析,准确率基本上能达到100%。当我们把这些做到了,就能够改善整个企业的运行速度,提升企业的服务体验,最后实现价值。
我特别奉劝各位企业家朋友,不要第一时间太过于关注结果指标。只要拥有好的能力,结果指标一定会慢慢到来。如果我们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机制的改善,一心只追求结果,有的时候,只能是南辕北辙。
华夏基石e洞察:由我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咨询业开拓者、《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权威、理性、睿见,高级管理者必读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1月2日上午,宁夏银川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震感强烈。地震发生瞬间,银川一名高中生刚跑出去几步又返回背起腿脚不便的同学冲出教室,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极目新闻记者此前在银川走访时了解到,返回背同学下楼的学生是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6)班的郭庆。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1月6日,广西多位村民反映,在村里的水井中,发现一头死猪,并且这条死猪是绑了石头的。村民称,置办酒席,需要大量用水,才发现。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潇湘晨报消息,1月4日,吉林长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在公交车上面发现公交公司张贴的通知,称从1月7日起,老年卡乘客恢复正常收费,引发了老年乘客的担心,今后是不是不能免费乘坐公交车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繁星之宇编辑|繁星之宇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你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最近,韩国的街头可谓是“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支持和反对尹锡悦的民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本来以为男孩子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是开玩笑的话,结果山东东营一小伙子遇到的危险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对的。以下则是事件相关视频事件回顾近日,一则令人咋舌的新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标签: #数据库营销机构
评论列表